首段:县城搞出万家外资企业,听起来像神话却真实发生。
浙江义乌今天宣布外资主体突破100万户,连土耳其商人安奈斯和中国合伙人三天办完手续、定下两亿目标的操作,直接打脸那些抱怨营商环境差的城市。
当全国都在喊“外资撤离”,这个县级市用改革证明:不是老外不想来,而是你服务没到位。
义乌的故事远不止简化审批这么简单。
迪拜和大阪分市场的布局,本质上复制了国内“前店后仓”模式,把整个小商品产业链搬到海外仓门口。
对比深圳前海自贸区还在纠结跨境数据流通,义乌商人早就在迪拜商场搞起直播带货。
机械臂生产线和58亿汽车配件出口的背后,是传统贴牌厂花三年时间啃下十国专利认证的狠劲。
比起苏州工业园守着跨国企业总部,义乌更懂怎么让阿富汗商人把一集装箱头巾变成品牌专柜。
数据不会说谎,机电产品出口占比37%意味着什么?
隔壁县级市还在拼人力成本时,这里已经把注塑机升级成物联网设备。
见过义乌行政服务中心的外商登记窗口吗?
阿拉伯语、俄语、法语指示牌排成彩虹墙,办证员切换语言比翻译软件还溜。
当年昆山搞台资聚集区还要特批土地政策,义乌硬是靠商事改革杀出血路。
听说有非洲客商拿着刚签的承诺书嘀咕:“这薄薄一张纸,在我们国家得找三个部门盖章。”现在明白为什么浙江省委党校专家盯着义乌案例不放,这哪是做生意,分明在给全国上《县域经济突围实战课》。
迪拜分市场那些打卡拍照的中东网红,无形中成了全球采购商的朋友圈广告。
“别的地方招商局长还在酒桌上喝到胃出血,义乌柜台大姐笑着就把万亿生意谈了。”
“说中国制造廉价的该看看义乌专利墙,汽车充气泵拿欧盟认证比某些国产品牌还早三年。”
“见过外商凌晨三点在商贸城抢货的场面吗?迪拜分市场开业当天,三百个铺位秒光。”
“去年某省会搞外资专班折腾半年,新增数还没义乌零头多。建议全国招商干部集体来义乌上速成班。”
“从手摇拨浪鼓到智能机械臂,这剧情比《鸡毛飞上天》还燃。听说他们跨境收款能用数字货币直接结算?”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