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书有不少乐趣,其中一个便是会在不经意间在书里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小物件。
在书里发现的带有时光痕迹的夹带物,大部分是书签,小卡片,裁切的报纸,甚至有当年装帧工坊的收据,不过有些稀有夹带物则是能还原历史事件的吉光片羽。
在一本1901年出版的《意大利旅行笔记》里,有一张卡片式的请柬。
这是一张英国皇室的邀请函,邀请前书主迈克尔·洛德于1967年6月13日前往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参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奇切斯特的授勋仪式。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 (1901-1972)
我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的官网上找到了当时授勋的现场照片,前书主想必就在观众席上。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是英国著名航海家,现代环球航海里程碑人物。他于1966年8月27日驾驶“吉普赛飞蛾四号”,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进行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途中停靠悉尼补给一次),最终于1967年5月28日成功返回普利茅斯港,航程总计超过54,850公里,海上航行时间为226天,创下了当时最快单人环球航行纪录。
他在出发时,不仅已经65岁了,还是肺癌患者,靠着药物和毅力驾驶帆船,绕经好望角、合恩角,总耗时274天(1966年8月27日-1967年5月28日),单人驾驶帆船沿17-19世纪的快速帆船线路(Clipper Route)不间断进行环球航行,只凭借一座六分仪和一只劳力士腕表进行导航,取得的成就却能媲美19世纪由五十多名健壮船员驾驶的风帆快船。
//
奇切斯特的航行线路
快速帆船线路
快速帆船线路是17世纪荷兰航海家亨德里克·布劳沃设计的,布劳沃利用南纬40°到50°之间的“四十度咆哮风带”让船只乘风向东航行。这条航路最早用于荷兰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之间的往来。
19世纪后,这条航路被进一步发扬光大,用于英美往来澳洲新西兰,当时设计出了一种快速航行的帆船。快速帆船以高速、细长的船体、大帆面积和优美的线条著称,用于运输贵重货物,如茶叶、香料和黄金。
在最危险的海域,驾驶最快的帆船,运送最昂贵的货物,谋求最高的利润,以上元素让这条环球海上航路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浪漫光环。
虽然随着动力轮机的发明和苏伊士/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快速帆船线路基本在二战前废弃了商业使用,但很多私人帆船每年依旧在这条航线上挑战。
1967年6月,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接见了奇切斯特,封爵时所用的剑,正是四百多年前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给航海家兼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封爵时所用的那一把。这次封爵仪式,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电视直播的封爵仪式。
这是当时的转播画面(由于我懒,考虑到我的粉丝应该都能看懂,我就不翻译了)
奇切斯特爵士去世前两年的1970年,还曾尝试在20天之内完成航行4000英里,可惜距离成功就差一天。
回看一下奇切斯特爵士的一生,我觉得他是真正活过的人。
他出生在一个男爵家庭,但却是家里的第七个儿子,继承不到什么遗产。18岁就到新西兰讨生活,干过伐木工,做过房产中介,事业刚有点起色,就遇到大萧条,损失惨重,一夜归零;后来回英国探亲时学会了开飞机,想开飞机环游世界(顺便回新西兰),但在日本撞上电线杆险些丧命;二战时,想参军但因为视力问题被刷,只好在后方做教官,这倒也因祸得福,因为是要教导航知识,让他对地图非常熟悉,当战争结束后,他购买了大量军事地图,成立了自己的地图公司,取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事业丰收不久,就被诊断为癌症,在癌症稍微缓解后,马上就开始外出航海,在学习航海不到10年,就驾船环球航行。在人生终点之际,获得女王封爵,头像被印在只有皇室成员才能出现的钱币上。
一生顺遂不会是完美的人生,这才是让人羡慕嫉妒的完美人生。
感谢阅读。
END
暂无评论内容